知识开拓
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黄斑病变有效率近八成
2014年3月20日
中医药学院临床部早前综合了自二零一一年起前往其辖下中医药诊所求诊的七十四名患有视网膜黄斑病变病人的临床研究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有关病患的整体有效率近八成。
黄斑是视网膜的一部份,位於视网膜的中心位置,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份,布满视觉感光细胞,主要负责中心视力和分辨颜色的功能。从中医学角度来说,黄斑与脾、心、肝和肾有密切关系,患有视网膜黄斑病变的病人会出现黄斑水肿和渗出或出血、组织萎缩变性的症状,中心视力会变得模糊,影像会变形、变大或变小,甚至影响分辨颜色的能力,严重者更有机会永久丧失视力而致盲。
负责有关临床研究项目的中医药学院临床部访问学者刘鑫医师今日 (三月二十日) 与传媒分享其观察结果。他表示,中医学认为黄斑属脾,因此视网膜黄斑病变多由於脾、心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所引致,辨证治疗因人而异,一般会以健脾化痰、利水渗湿、凉血散瘀、祛瘀散结等中药处方治疗。
刘鑫医师对七十四名患有视网膜黄斑病变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对象包括三十八名男士和三十六名女士,年龄介乎五岁至八十七岁,其中诊断为黄斑出血的共四十七人 (六十九只眼)、黄斑水肿的共十四人 (十六只眼)、黄斑组织萎缩、机化、裂孔的共十三人 (十五只眼)。中医师采用「内眼辨证法」为病人检查眼底,再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等指标,综合分析病人眼底的病变特徵与整体状况进行辨证治疗,治疗期最短约一星期、最长为八个月。
是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四十一人 (共五十六只眼) 接受中医药治疗后,疗效显著。患者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 (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眼底水肿渗出、出血面积减少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有新生血管者,新生血管消退萎缩,病灶稳定。另外十六人 (二十三只眼) 被评为有效治疗,即患者视力提高一行以上,眼底水肿渗出、出血面积减少百分之二十五至七十五;有新生血管者,新生血管消退萎缩减少一半以上,或黄斑病灶较治疗前减少百分之二十五至七十五。
刘鑫医师表示,黄斑病变的患者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据内地流行病学调查,四十五岁以上人士患有黄斑病变的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十三。他指出,综合是次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显示,中医眼科治疗黄斑病变有效率近八成,愈早治疗,疗效愈高,具有明显治疗优势;而且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视力,并有助促进黄斑水肿、渗出、出血的吸收,抑制和封闭黄斑区新生血管,另外对黄斑区组织萎缩、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等病变亦有一定的治疗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