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知识开拓

浸大研发手提式铅离子测试仪 10分钟内准确检测「铅水」浓度 夺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大奖

2018年5月15日

任康宁博士(中)与团队成员博士生孙瀚(右)及研究助理钟泽志先生(左)。任博士手持测试仪和芯片。
任康宁博士(中)与团队成员博士生孙瀚(右)及研究助理钟泽志先生(左)。任博士手持测试仪和芯片。
操作流程示意图。
操作流程示意图。

浸大化学系研究团队发明了一个以脱氧核醣核酸(DNA)为基础的「一站式便携铅离子测试仪」,使用手提式设备配合智能手机便能於10分钟内准确地检测生活用水中铅浓度是否超标,可及早发现铅污染问题。新发明於今年四月在瑞士举行的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夺得金奖。研究团队已为新发明取得本港专利,并正申请美国专利。

新发明只需一个手提式设备及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即时检测水中的铅浓度是否超标,比现有方法快捷,而且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亦方便携带。

团队包括浸大化学系助理教授任康宁博士、副教授马迪龙博士、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梁重恒教授、浸大化学系博士生孙瀚及研究助理钟泽志先生等。

任康宁博士表示,现时市民需要将水样本送到化验室待专业人员检测,并要等待三至四天才有结果,而且费用不低。团队研发的新设备让用户即时自行检测饮用水,用户无需经过培训,只需把一点水滴在「试纸」上,放进测试仪,再利用预先下载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式检视测试仪的讯号(光度强弱),就可即时得到检测结果。

任博士说:「团队研发的是用塑胶造的微流控芯片,上面预置了试剂和传感器,因此操作非常简单,只需用手机应用程式将水样本与芯片上预置的对照品的讯号比较,如果样本光度较对照的光度暗,代表安全;假如样本的光度较强,应用程式会显示水样本不安全。」

任博士说:「铅是已知的有毒物质,儿童摄入过量可能导致发展迟缓、行为和学习问题,以及听力问题和肾损伤。铅可以通过采矿、冶金、印染、涂料、电子等多项渠道污染水源和土壤,再通过地下水及大气迁移,最终进入水和食物。铅也存在於黄铜或镀铬的水龙头、老旧的固定装置或连接喉管的焊料。当含铅管道受锈蚀,铅亦会进入饮用水里。由於人类无法通过视觉、味觉和嗅觉知悉饮用水是否含铅,唯一办法是检测含铅量,但常规的铅检测方法存在缺点,需通过专业人员采样检测、耗时、程序复杂,以及不能进行实地测试,而且检测灵敏度要求很高;我们的新发明可以克服以上的困难。」

马迪龙博士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全球有大批人受到铅污染,2013年,铅污染导致多达14万人死亡及60万人智力残疾。在2015年香港也发生了数宗食水管道含铅超标事件。

马博士说,新发明不但让消费者自行监察饮用水的安全性,亦可应用到工业区废水处理后的恒常监察,以及农业界的地下水和土壤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