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校园纵横

浸大成立「饶宗颐国学院」弘扬国学

2013年1月21日

(左起): 谢凌洁贞女士、王国华先生、殷晓静教授、许嘉璐教授、孙少文博士、饶宗颐教授、陈新滋教授、吴克俭先生、袁行霈教授、郭雨蓉女士和高佩璇博士等为浸大「饶宗颐国学院」成立典礼主礼。
(左起): 谢凌洁贞女士、王国华先生、殷晓静教授、许嘉璐教授、孙少文博士、饶宗颐教授、陈新滋教授、吴克俭先生、袁行霈教授、郭雨蓉女士和高佩璇博士等为浸大「饶宗颐国学院」成立典礼主礼。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捐款港币五百四十万元,支持浸大「饶宗颐国学院」的发展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捐款港币五百四十万元,支持浸大「饶宗颐国学院」的发展
嘉宾参观「书香墨妙: 饶宗颐教授近年著作书画展」
嘉宾参观「书香墨妙: 饶宗颐教授近年著作书画展」

香港浸会大学创立本港首所国学院,以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命名,并由他出任永远荣誉院长,藉以传承国学、弘扬中华文化。成立典礼於今天 (一月二十一日) 举行。

「饶宗颐国学院」是一所以研究为主,教学为辅,集研究、教学、发展於一体的国学研究教育机构。「饶宗颐国学院」将以传统国学、汉学、经学为研究基础,融合东西方国学、汉学、经学研究优势,探索古今,用创新方法提升国学,使之形成一种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并可以得到世界广泛认知和接受的思想体系。在教学方面,学院以培养国学专业的研究人才为主,同时也培养利用国学从事其他产业的人才。

今日的主礼嘉宾包括浸大「饶宗颐国学院」永远荣誉院长及浸大荣誉文学博士饶宗颐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 - 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董会主席及饶宗颐学术馆之友荣誉会长许嘉璐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殷晓静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名誉会长王国华先生;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常任秘书长谢凌洁贞女士;浸大「饶宗颐国学院」发展委员会创会会长、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创会会长及浸大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孙少文博士;香港意得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饶宗颐学术馆之友会长高佩璇博士和浸大校长陈新滋教授。

在仪式上,致辞的几位嘉宾都赞扬饶宗颐教授在国学研究上成就卓越,蜚声国际,地位尊崇,备受景仰。陈新滋校长表示,成立国学院是浸大的重要里程碑,他期望藉此联系全球的国学家和汉学家,将中华民族过去几千年的文化整理成一本书,像西方的《圣经》,影响下一代。他说有饶公作为号召,国学院定能取得成就并希望政府支持。陈校长又感谢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捐款港币五百四十万元、冯燊均伉俪捐款港币五十万元和九龙表行集团董事总经理黄锦成博士捐款港币十万元,支持国学院的发展。

许教授说,饶宗颐教授是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最杰出的代表。他对国学院的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有浸大作为后盾、饶公作顾问和香港国际化都会的优良研究管理。他说,国学院有条件担当历史重任。

吴克俭先生说,国学是黄炎子孙的文化瑰宝和整个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份,国学院的成立能培养具备传统与现代知识的优秀人才。他祝愿国学院在推动国际和贯通中西文化研究上创新里程,让传统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郭雨蓉女士表示,中国人对中华文化感到自豪,国学院的成立有助加强国学研究,令其有时代特质和培养有国际视野和中国传统的一代精英。她期望深圳市与浸大加强合作交流。

随后,主礼嘉宾为「饶宗颐国学院」揭幕,呈现「学艺兼该,中西通贯」字句,这八个字正是饶公「业精六学,才备九能」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国学院未来发展的恢弘愿景,希望培养一代代能继承饶公博大精深的学养的学子,立足国学研究,并熟知汉学领域,兼具世界眼光,体悟饶公贯通东西的思想境界,肩负弘扬国学的使命。

为铭谢饶教授对浸大的关爱,并祝贺国学院成立,陈新滋校长特别撰写了一首诗,致送予饶教授。诗云:

饶公德业承天意
宗法春秋步孔师
颐养性情儒释道
浸淫经史赋词诗
大乘佳妙沙门智
国粹精微挚友痴
学艺双㩦臻至善
院描泼墨尽神姿

在支票捐赠仪式上,饶宗颐教授、陈新滋校长和孙少文博士代表接受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马介璋博士、詹玉湘先生、黄书锐先生、刘佐德先生、张安德先生、郑汉明先生和谢喜武先生等的捐款。

今日下午并举行首个「国学与汉学国际论坛」,出席的学者来自中、港、台、日本及欧美等地。此外,浸大於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十七日在逸夫校园(新校)区树洪纪念图书馆展出「书香墨妙:饶宗颐教授近年著作书画展」,时间为上午十时三十分至下午五时三十分。

请按此浏览典礼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