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俊彦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雷生春堂」活化项目 获选香港建筑师学会「主题建筑」得奖作品
2013年6月5日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雷生春堂」的活化历史建筑项目最近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选为「2012年度主题建筑奖――文物建筑」组别的得奖作品,成功从该组别的二十二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获表扬的十一个得奖作品之一。
评判团在报告中,赞扬建筑师致力克服雷生春堂因为地点环境极狭隘而产生的困难,以及努力解决两难的问题:既要保留原有历史建筑物的神髓,同时提升楼宇以配合现代需要,更藉著加设玻璃围封解决了交通噪音和空间不足的问题。
浸大於二零零九年成功获选参与特区政府发展局的第一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将逾八十年历史的一级历史建筑雷生春活化成一座集中医药保健服务、公共健康教育、历史文化展示於一身的中医药诊所,名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雷生春堂」,於二零一二年四月正式投入服务。
雷生春是少数本土现存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铺居大宅,是一所饶具风格的战前「骑楼式」唐楼。浸大在整项活化项目中,除了尽量保留雷生春的原来外貌、建筑设计和特色外,并加建了一条走火后楼梯及一台供伤残人士使用的升降机,以符合现时的建筑物和消防条例。此外,各层「骑楼」扶栏内均增设了大面积低反光度的清玻璃组件,在减低路面噪音造成的滋扰和增加室内可用空间的同时,仍保存大宅外观的完整性。
在建筑物保育方面,浸大亦尽量保留雷生春的建筑设计和特色,包括「骑楼式」的外观、栏杆装饰、游廊、门窗、地砖,以及顶层外墙嵌有「雷生春」家族店号的石匾。另一方面,为了绿化整幢建筑物,屋顶部份特别设置了一个中药园圃,并同时适量引入再生能源及雨水收集系统,以达致环保效益。
自一九六五年开始,香港建筑师学会每年均会举办建筑年奖,从该会收到的参赛作品中,选取最优秀的作品予以表扬,目的为鼓励业内人士持续努力创新及提升设计水平,也与市民共赏优秀的建筑设计。今年,学会收到八十二份参赛作品,经过评审最后选出十一个得奖作品和十五个入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