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識開拓

浸大生物學家發現及命名海毛蟲新品種

2019年8月27日

邱建文教授(右二)、研究助理王智(左二)、高級研究助理張燕傑(左一)和謝楊組成研究團隊,發現和命名海毛蟲新品種。
邱建文教授(右二)、研究助理王智(左二)、高級研究助理張燕傑(左一)和謝楊組成研究團隊,發現和命名海毛蟲新品種。
浸大團隊命名的海毛蟲新品種——「雙斑海毛蟲」。
浸大團隊命名的海毛蟲新品種——「雙斑海毛蟲」。
「梯斑海毛蟲」是近年在本港爆發的品種。
「梯斑海毛蟲」是近年在本港爆發的品種。

浸大的生物學家在香港水域發現新品種海毛蟲(即之前未被發現和描述的物種),並命名為「雙斑海毛蟲」。這是全球近百年來第四次發現海毛蟲新品種。此外,團隊還鑑別出去年在香港爆發的海毛蟲品種是「梯斑海毛蟲」。這次發現顯示大眾對海毛蟲的生物多樣性所知甚少。

 

海毛蟲常見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淺水生態系統,屬「多毛綱」內的「仙蟲科」。海毛蟲是環節動物,每個體節都長有一對類似小腳的疣足,上面滿布剛毛,這些剛毛帶有神經毒素,人體皮膚接觸後會產生灼熱的疼痛感覺。

 

按此瀏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