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識開拓

浸大中醫團隊參與「天舟一號」太空生命科學研究

2017年5月16日

浸大研究團隊:(左起)張戈教授、梁超博士、王璐瑤小姐和呂愛平教授
浸大研究團隊:(左起)張戈教授、梁超博士、王璐瑤小姐和呂愛平教授
(左起)王璐瑤小姐、張戈教授和梁超博士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見證天舟一號發射升空
(左起)王璐瑤小姐、張戈教授和梁超博士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見證天舟一號發射升空
特異性遞送CKIP-1小干擾核酸到成骨細胞,可以顯著促進老年大鼠骨形成並且增加骨量
特異性遞送CKIP-1小干擾核酸到成骨細胞,可以顯著促進老年大鼠骨形成並且增加骨量

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目前正於在上月升空的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上,進行一項太空生命科學實驗。浸大是唯一獲選參與「天舟一號」科學實驗的大陸境外院校。

 

浸大的項目是研究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中,「CKIP-1」基因對成骨細胞分化的影響。在太空微重力狀態下,骨質流失速度比在地面上快數倍,對太空人的健康構成極大影響,令他們不能長期在太空停留。浸大團隊期望這項研究能夠為太空人提供一套防護的理論基礎和治療策略。此外,相關研究對開發預防或治療由微重力環境導致骨質流失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也可作為研發人口老化的醫療或保健藥物的參考。

 

浸大研究團隊由中醫藥學院院長兼羅守輝骨與關節疾病轉化醫學研究所所長呂愛平教授,以及研究所副所長、學院教學科研部副主任兼技術開發部主任張戈教授領導,成員包括博士後研究學人梁超博士和高級研究助理王璐瑤小姐。

 

呂愛平教授表示,這次是浸會大學繼2013年參與載人深潛器蛟龍號的深海研究後,再次獲邀參與內地重大創新科研項目,不但肯定了浸大和本港在相關課題研究上的重要貢獻,也是對本港中醫藥界和學術界的一大鼓舞。

 

張戈教授表示,浸大中醫藥學院的羅守輝骨與關節疾病轉化醫學研究所在骨與關節方面的研究達國際頂尖水平,近年已有多篇論文刊登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例如《自然通訊》和《自然醫學》,他期望這次研究能在相關領域帶來更大的突破。

 

成骨細胞內的「CKIP-1」基因可特異性的與「Smurf1」基因產生相互作用,抑制成骨細胞的活性,從而減慢或妨礙骨形成。在此基礎上,呂教授與張教授的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成骨細胞「CKIP-1」基因在老年人增齡性成骨能力下降過程中,以及糖皮質激素導致的成骨能力下降過程中表達顯著升高,並且抑制骨形成,然而「CKIP-1」在太空微重力環境導致的骨形成能力下降過程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研究團隊將通過這個研究項目探討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CKIP-1」基因沉默對成骨細胞礦化作用的影響(即使成骨細胞中的「CKIP-1」基因低表達)。研究團隊已將「CKIP-1」基因穩定低表達的成骨細胞送上「天舟一號」,從而監控「CKIP-1」對成骨細胞的影響。

 

為了為「天舟一號」發射升空做準備,浸大團隊成員梁超博士和王璐瑤小姐早前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舉辦的多次生命科學實驗專案組地基模擬振動實驗、生物相容性實驗、地基模擬微重力實驗,並於海南文昌航太發射中心進行了為期近一個半月的整體匹配實驗及發射前演練實驗。

 

在「天舟一號」上進行的太空生命科學實驗項目題為「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由西北工業大學牽頭,聯同浸會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合作進行。項目共有八個子課題,浸大獨自承擔「CKIP-1」基因對成骨細胞分化影響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