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識開拓

浸大發明納米結構培養幹細胞治療柏金遜症

2020年5月21日

帶領研究團隊的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教授(右)和物理系副教授黃陟峰博士發明可刺激神經幹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的納米基質,有望治療柏金遜症。
帶領研究團隊的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教授(右)和物理系副教授黃陟峰博士發明可刺激神經幹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的納米基質,有望治療柏金遜症。
鍍有納米結構層的專利矽片只需兩星期就可以培養出微型腦樣結構,並大幅降低致癌風險。
鍍有納米結構層的專利矽片只需兩星期就可以培養出微型腦樣結構,並大幅降低致癌風險。
鍍有納米結構層的矽片厚度僅550至730納米,表面卻滿布數萬億個閃電形狀的結構,可誘導神經幹細胞分化成「微型黑質樣結構」,代替腦內「黑質」部位受損或退化的細胞。
鍍有納米結構層的矽片厚度僅550至730納米,表面卻滿布數萬億個閃電形狀的結構,可誘導神經幹細胞分化成「微型黑質樣結構」,代替腦內「黑質」部位受損或退化的細胞。
在「物理按摩」作用下,幹細胞被誘導分化成所需的神經元,圖為真實照片放大一萬倍的效果。
在「物理按摩」作用下,幹細胞被誘導分化成所需的神經元,圖為真實照片放大一萬倍的效果。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研究團隊發明可刺激神經幹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的納米結構。把這些神經細胞移植至患有柏金遜症的老鼠後,移植部位會長出新的細胞取代受損的神經細胞,令老鼠的徵狀逐步改善。這項發明為幹細胞療法提供了重要方向,亦為研發柏金遜症的新療法帶來希望。

 

按此瀏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