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識開拓

浸大領導研究深海生物基因組 破解極端環境生存之謎

2021年3月28日

邱建文教授(右)和他的浸大研究團隊成員葉志豪博士(中)和徐婷博士,從南中國海一處1,360米深的冷泉區採集到的白瓜貝樣本。
邱建文教授(右)和他的浸大研究團隊成員葉志豪博士(中)和徐婷博士,從南中國海一處1,360米深的冷泉區採集到的白瓜貝樣本。
圖1:圖中展示白瓜貝將足伸入沉積物以獲取硫化氫。由於血液中含有血紅蛋白用作輸送氣體,白瓜貝的足與外套膜均呈紅色,這是一種應對低氧環境的適應方式。(浸大學生胡俊彤繪)
圖1:圖中展示白瓜貝將足伸入沉積物以獲取硫化氫。由於血液中含有血紅蛋白用作輸送氣體,白瓜貝的足與外套膜均呈紅色,這是一種應對低氧環境的適應方式。(浸大學生胡俊彤繪) 
 

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領導的一項研究,破解了俗稱「白瓜貝」的深海蜆(Archivesica marissinica),以及存活於其鰓中的化能自養細菌(Candidatus Vesicomyosocius marissinica)的基因組。通過分析他們的基因組及基因表達模式,研究團隊揭開了兩者的共生關係,以及如何讓白瓜貝在深海的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分子機制。

 

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生物與進化》。

 

按此瀏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