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開拓
在家重塑新聞報導體驗
2020年9月28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大學改以網上授課,浸大教員隨即配合新常態,轉換教學模式。疫情期間,修讀新聞報導課程的學生未能使用校內廣播新聞室練習,新聞系高級講師暨本科課程廣播新聞組別統籌趙麗如女士有見及此,馬上重新設計課程,讓學生在家仍可鍛鍊專業技巧。科技令遙距教學更容易落實,網上教學亦為教與學帶來啟發。
善用科技實行遙距教與學
新聞報導課程為廣播新聞組別的學生必修科目之一,內容包括課堂理論,以及於廣播新聞室進行的實踐環節,學生可以利用專業攝影設備、電子字幕機及直播工具來練習課堂內容。由於疫情緣故,學生未能前往廣播新聞室,他們如何完成相關的實踐課?
趙女士說:「我們需要因應環境求變,盡量給學生最好的學習體驗。他們在家學習時,我們嘗試協助他們塑造新聞報導的現場感。」她與同事迅速搜羅提供模擬字幕機及提詞機功能的流動應用程式,推薦學生採用,學生亦需每星期錄製自己報導新聞的短片供老師評核。
一些學生很快便適應借助科技輔助學習。修讀新聞報導課程的三年級學生蘇靜欣說:「我會使用不同的流動應用程式和電子裝置,在家練習報導新聞及讀稿技巧。」當她錄影習作的時候,她會幻想自己身處真實的錄影廠報導新聞,避免重錄影片。「我會將錄好的短片交給講師,然後根據講師的意見回饋,評核自己的表現並找出要改善的地方。」
評核學習成果新方式
趙女士與她的同事利用視像會議軟件Zoom分享畫面的功能,設計出新方式來評核成績。學生先在螢幕上觀看評核內容,包括新聞廣播稿、財經資訊及新聞片段,然後迅速吸收和消化資料,再流暢和準確地在鏡頭前報導新聞,如同真實的新聞廣播一樣。學生可藉此取得寶貴的新聞報導經驗,同時掌握到其他報導技巧,例如在實際廣播中概括新聞及即場實時報導的能力等。
三年級學生徐潤芝表示,這課程讓她一嘗新聞主播的工作。她說:「我們可從中全面了解這門專業,並且獲得報導新聞的經驗及磨練相關技巧。雖然在疫情期間,未能回校上課,但老師給我的幫助及指導與平時無異。」潤芝雖未曾親身嘗試在廣播新聞室中練習,但已獲得一家本地電視台聘用為兼職主播,她認為課程給予她實用的鍛練,有助她做好準備。
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趙女士認為教育工作者在專注傳授學術知識之外,亦要顧及學生的情緒。由於課程着重實踐,學生在知悉廣播新聞室在學期結束前都不會開放時,或會感到失望。為了保持學生的士氣,趙女士答應學生在新學期或情況許可時,安排他們預訂使用廣播新聞室及專業器材,以補足課程的實踐部分。
她希望學生可以像她一樣將學習視為長遠的過程,避免將眼光局限於一個學期。「我們希望學生明白課程的實踐部分只是稍作延遲,而不是取消,盡量減少對他們的學習歷程所造成的影響。」
堅持不懈學習
趙女士補充,科技應用工具和教職員的團隊合作有助保持網上教學的質素,不過要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學生積極自學的態度才是關鍵。
她說:「疫情大流行令學生面對不少挑戰,他們需加倍努力,並爭取每個學習機會。」在採訪及報導新聞的過程中,專業記者經常會面對逆境或需要克服困難,因此新聞系學生必須具備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的特質。趙女士說:「新聞工作從來都不容易,但要堅持下去,並且相信任何技術上的挑戰也難不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