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園縱橫

章群學術講座討論考古、歷史、殖民與移民等議題

2021年5月14日

演講嘉賓包括(左上起順時針方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劉海旺教授、英國劍橋大學的馬可教授、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徐元音教授及廈門大學的莊國土教授。
演講嘉賓包括(左上起順時針方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劉海旺教授、英國劍橋大學的馬可教授、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徐元音教授及廈門大學的莊國土教授。

歷史系於3月及4月舉行2021章群教授紀念公開學術講座,以表彰章教授對歷史系的重大貢獻。活動由已故歷史系創系系主任章群教授的家人、舊生和同事共同捐款成立的基金支持。


這項一年一度的活動今年因應疫情而移師網上舉行,吸引近百師生、海外和本地的學者參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劉海旺教授的講題為「從冶銅到冶鐵—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形成的標誌和支撐」。他提到冶銅和冶鐵技術是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最重要物質技術保障之一,當中又提到近日考古界的熱門話題──有關三星堆的出土文物。


英國劍橋大學的馬可教授發表了題為「考古,歷史和科學:揭開兵馬俑的奧秘」的演講,從物質文化、考古治金學、現代技術等專業領域,為著名的秦始皇兵馬俑的鑄造提供了新的見解。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徐元音教授發表了題為「新加坡和美國的後殖民主義、種族和移民法規」的演講,把美國的移民法規與新加坡的種族和移民政策進行了深度比較。


廈門大學的莊國土教授的講題為「中國人下南洋 — 福建與廣東的異同」,闡述17世紀至今人們大規模移民南洋的原因,以及這些海外移民與開拓海洋即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