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浸大俊彥

小心分享!在社交媒體上貼文宜慎言

2021年5月31日

來自荷蘭的Bartels博士擁有逾20年的教學經驗,曾設計創新教學方案,促進課堂互動。
來自荷蘭的Bartels博士擁有逾20年的教學經驗,曾設計創新教學方案,促進課堂互動。
Bartels博士是傳播學的專家,正研究人們在社交平台的行為如何影響機構考慮招聘的決定。
Bartels博士是傳播學的專家,正研究人們在社交平台的行為如何影響機構考慮招聘的決定。

【「人才100+」系列文章】

 

準備發布搞笑的自拍照?且慢!根據傳播系副教授Jos Bartels博士的研究結果,我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內容,隨時會令你失去工作機會。

 

Bartels博士與團隊正進行一項研究,探討人們在社交平台的行為如何影響機構考慮招聘的決定。他表示:「我們在網上分享內容,影響的不僅是當下的一刻或朋友,甚至可能延伸至數年後,因為在你求職面試前,人力資源部可能會查看你在社交平台的一舉一動。」

 

研究顯示,相對於在網上表達真我、發文分享自我評價或個人弱點的人,僱主對於發表自我提升內容的求職者會有較佳的觀感。Bartels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發現,一般人對態度積極的人會較有好感。如在社交平台上表現比真實個性更正面的形象,將有助獲得更多聘請機會。」他補充,大前提是求職者的能力須合乎職位工作要求。

 

分析人在職場的行為

 

來自荷蘭的Bartels博士是傳播學的專家,對於企業內部傳訊與員工行為深感興趣,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組織傳播、社會認同和組織認同。

 

他認為,組織傳播就是理解人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說:「我很有興趣了解人的行為和背後原因,尤其是群體行為,以及這些行為會對企業的影響。」

 

近年他積極研究社交平台在職場上扮演的角色。他表示:「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層面,社交媒體都改變了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他舉例指社交媒體已影響了人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在這年頭甚至有人因為在推特上發表不當內容而遭開除。

 

不過,Bartels博士認為不用過份否定社交媒體的作用。他說:「社交媒體在職場上確實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和訊息交流。科技改變人的生活,但人可決定自己的行為。」

 

對研究和教育充滿熱誠

 

Bartels博士在去年加入浸大,正值大學因應疫情改以網上授課,由於他早已有應用數碼科技於教學的經驗,因此對遙距教學駕輕就熟。在他眼中,課室向來是一個推動創新的地方。

 

他在逾20年的教學生涯中,曾設計不少創新的教學方案,包括以網上問卷來開始講課,引導學生互動,並於課堂融合學習活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解說複雜的概念。

 

除了善用科技促進師生互動,Bartels博士亦善於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在他的教學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讓學生放鬆心情來參與學習。他在課堂上保持幽默個性,並把握機會與學生交流。他說:「我在開始授課前,先分享自己在香港跑步的相片,又介紹我在荷蘭長大的地方,讓學生認識我的背景。我亦會令學生投入課堂中,讓他們隨心表達意見。」

 

Bartels博士對教育充滿熱誠,更會按照研究主題來設計課程內容及教學材料,他笑道:「我真的很喜歡我所教的科目及研究題材。」他笑言自己並沒有特別的教學秘訣,不過他認為教師擔當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啟導學生學習和發揮才能。「我很喜歡幫助年輕人在選修的範疇上進步,盡力幫助他們做到最好就是我當教師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