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俊彥
聆聽海洋之歌
2021年3月31日
【「人才100+」系列文章】
音樂系助理教授Maria Kallionpää博士醉心音樂,也鍾情於海洋。出生於芬蘭的她自小居於臨海城市,及後離鄉,前往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修讀作曲碩士課程,繼而於牛津大學取得音樂理論與作曲博士學位。她創作的當代音樂作品題材廣泛,近年則結合對音樂和海洋的熱愛,譜寫多部以海洋為主題的樂曲。
解構海洋的聲音與本質
Kallionpää博士說:「我大半生都與海為鄰,一直關注海洋污染,特別是塑膠廢物的問題,以及塑膠如何破壞海洋生態。」
她以海洋為題的最新作品之一《El Canto del Mar Infinito》,於2020年芬蘭坦佩雷雙年音樂節上,由七人組成的樂團作現場首演。這部作品節錄了她兩首有關海洋的詩歌,由樂手哼唱。在編曲前,她特意用電腦分析錄下的海面和海底聲音,再將分析結果重新演繹,並融入樂器編制和音高材料中,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到海洋的存在。
這部作品描繪海洋浩瀚無垠和變幻莫測的特質,啟發人反思海洋生態和保育的重要。Kallionpää博士說:「我認為作為藝術家,應該對這個重要的社會議題表態,並透過自己最熟悉的媒介出一分力,因此創作了這部作品,希望能提升大眾對海洋保育的意識。」
《El Canto del Mar Infinito》更入選於國際作曲家論壇的《Hidden Treasures Mixtape》計劃,這計劃精選過去66年來女性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以表揚她們的創作成就。
創新的歌劇體驗
Kallionpää博士現正籌劃一個新項目,與英國諾定咸大學的混合實境實驗室合作編製一部歌劇作品。她與研究團隊會收集水底聲音,並將研究結果融入樂曲創作。此外,團隊亦計劃將虛擬實境技術應用於這個創新項目之中。
她說:「在演出期間,觀眾可透過虛擬實境進行互動,分享自己的聲音和回憶。我們希望利用嶄新技術為歌劇帶來全新的可能,將歌劇的普及面擴大至普羅大眾。」
Kallionpää博士並非首次將互動技術應用於音樂創作中。加入浸大前,她在丹麥奧爾堡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研究遊戲化如何作為作曲技巧。她的藝術研究項目《Climb》結合當代鋼琴音樂和電腦遊戲元素,由鋼琴家的動作決定遊戲的路徑,創造出互動音樂體驗。她表示:「我很有興趣將科技融入作品當中。」她補充指作曲家在考慮採用哪些技術時,應視乎每個項目的性質,選擇最合適的手法來表達其藝術構思。
發掘更多可能
對於既是作曲家又是學者的她而言,研究團隊成員的互相交流,能為她帶來不少啟發。她認為來港發展可讓她展開更多合作研究項目,並為她的職業生涯開拓全新視野。她目前與浸大音樂系申安頌博士合作進行一個有關歌劇的研究,她表示:「浸大十分鼓勵合作研究,為此提供不少機會,我期望與來自不同學科的同事合力創造更多全新項目。」
從芬蘭西南部的沿海地區到香港的海旁,Kallionpää博士不斷從她鍾愛的大自然中探索創作靈感。她認為作曲家應基於所熱愛的事物來創作音樂,並鼓勵作曲班學生忠於自己。她說:「重要的是在作曲過程中發掘能夠啟發你的事情,透過音樂來詮釋構思,創作出自己引以為傲的作品。」
相片由Kallionpää博士提供